问题课程设计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方法,旨在通过提出真实、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,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、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这种设计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,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,帮助学生构建知识、发展技能。
问题课程设计的核心要素
-
真实性问题:问题应来源于现实生活或专业领域,具有实际意义和挑战性。例如,在环境科学课程中,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城市水资源管理的问题,要求学生分析当前的水资源利用情况,并提出改进方案。
-
跨学科整合:问题通常涉及多个学科领域,要求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。例如,在设计一个关于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问题时,学生可能需要结合经济学、社会学、环境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。
-
探究性学习:学生需要通过自主探究、实验、调查等方式来解决问题,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。例如,在生物学课程中,可以设计一个关于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,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考察、数据收集和分析来得出结论。
-
团队合作:问题通常需要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解决,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。例如,在商业管理课程中,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市场调研的问题,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市场分析、制定营销策略并展示成果。
-
反思与评估: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反思和评估,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方法和策略。例如,在工程学课程中,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桥梁设计的问题,要求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测试和优化设计方案。
案例:城市交通拥堵问题
问题背景:某大城市近年来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,市民出行时间大幅增加,空气质量下降,经济发展受到制约。市政府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交通拥堵,但需要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分析。
课程设计:
-
问题提出:教师提出一个关于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,要求学生分析当前交通状况,找出拥堵的主要原因,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-
跨学科整合:学生需要综合运用交通工程、城市规划、经济学、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。例如,交通工程知识用于分析交通流量和道路设计,城市规划知识用于评估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系统,经济学知识用于分析交通政策的经济影响,环境科学知识用于评估交通拥堵对空气质量的影响。
-
探究性学习:学生通过实地考察、数据收集、模型构建等方式进行探究。例如,学生可以实地观察交通流量,收集交通数据,构建交通模型,模拟不同交通政策的效果。
-
团队合作:学生分组进行项目研究,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。例如,一组负责数据收集和分析,另一组负责模型构建和模拟,第三组负责政策建议和可行性分析。
-
反思与评估:学生在项目过程中不断反思和评估自己的方法和策略,调整和改进方案。例如,学生在模拟交通政策效果时,发现某些政策效果不佳,需要重新调整政策参数或提出新的政策建议。
成果展示:学生最终提交一份综合报告,包括问题分析、数据收集、模型构建、政策建议和可行性分析等内容,并进行口头展示和答辩。
总结
问题课程设计通过提出真实、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,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、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。这种设计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,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,帮助学生构建知识、发展技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