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BA实验设计是一种心理学研究方法,主要用于行为分析和干预,尤其是在应用行为分析(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, ABA)领域中。这种设计通过系统地改变实验条件,来观察特定行为的变化。ABA实验设计通常包括三个阶段:基线阶段(A),干预阶段(B),以及返回基线阶段(A)。以下是详细的说明及案例。
ABA实验设计的三个阶段:
-
基线阶段(A):在这个阶段,研究者记录目标行为在没有干预措施时的表现。这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确定行为的基线水平,即行为在没有外部干预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。
-
干预阶段(B):在基线阶段之后,研究者引入一个或多个干预措施,以观察这些干预是否对目标行为产生影响。这个阶段的关键是确保干预措施是唯一的变量,以便准确地评估它对行为的影响。
-
返回基线阶段(A):在干预阶段之后,研究者通常会撤销干预措施,以观察行为是否返回到基线水平。这一阶段有助于确认干预措施与行为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。
案例说明:
假设有一个3岁的儿童小明,他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滞后。研究者想要评估一种语言干预措施对小明语言能力的影响。
-
基线阶段(A):研究者记录小明在干预前的一段时间内,每天使用的词汇量。例如,记录一周内小明每天使用的词汇数为10个。
-
干预阶段(B):研究者开始实施语言干预措施,如每天与小明进行15分钟的一对一语言训练。在干预阶段,研究者继续记录小明每天使用的词汇量。
-
返回基线阶段(A):干预措施结束后,研究者撤销干预,再次记录小明每天的词汇量。如果小明在干预阶段词汇量显著增加,但在撤销干预后词汇量又回到基线水平,则可以认为干预措施对小明语言能力有显著影响。
案例2:学习障碍儿童的行为干预